近日,在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注采104站23-18井,一场露天的“微创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不同于以往挖沟开槽“开膛破肚”式的修复方法,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孤东项目部技术人员采取非开挖方式,先是对旧管线清洗“消毒”,进行除油、除垢、除蜡、除油等“术前”准备,随后在现场为管线量身定制了一个由加固层和防腐层组成的内衬管,严丝合缝将其嵌入隐患管道。
从“开放式手术”到“微创手术”,秘密就藏在制作加固层和防腐层的材料上。这是一种名为纳米陶瓷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超强耐温性能、长达3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拉伸弯曲不变形的优异特性,常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是油田管道设备防腐修复领域迫切需要的撒手锏技术。
“当前的管道安全问题既是管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支撑管道安全高效运行的根本在技术,关键在科技创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经理宋元新说。
为了让“上天”的纳米陶瓷技术尽快“入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油田应用的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和现场施工工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目前,该技术已在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鲁明公司等开发单位的旧管线修复和新管线防腐上进行应用,有效延长管道生命周期,节约运维费用。
不仅要长寿命健康运行,更要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针对油气管道逐渐进入运行后期的现实,技术研究中心创新研发出适用于不同输送类型和不同环境下的废弃管道用发泡填充防塌剂和施工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填充材料体系匹配性差,以及大口径、长距离管道施工难的问题。
目前,该技术已在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集输气压站—增压站5公里219毫米外径天然气管线,以及桩74接转站—桩西联合站2.62公里原油外输线的无害化处置施工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废弃管道安全绿色处置的目标。
本站维权及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标的版权均属中国工业清洗协会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清洗协会”。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 2.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 (非中国工业清洗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 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